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五十二章 贬值的大明通行宝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二章 贬值的大明通行宝钞 (第2/4页)

放松下来,禀告道:“皇上,还有一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允炆含笑道:“两位王叔辛苦,有什么事,尽管说便是。”

    朱植拿出了两贯宝钞,又拿出了一两碎银,摆在一起,说道:“皇上,臣调查过,当下商户,多是两贯宝钞兑一两银子,而一些商户,一贯宝钞,只能兑三百文钱。此事,不可不察啊。”

    朱允炆低头看着大明宝钞,嘴角有些苦涩。

    纸币这东西,不是朱元璋的发明创造。

    西汉曾发行过“白鹿皮币”,可视为纸币最早的尝试。

    唐代后期出现过具有汇票性质的“飞钱”。

    当然,真正的纸币产生于北宋,名为交子,交子后来改名钱引,南宋时又称行在会子。

    元朝中统元年发行中统元宝交钞,朝廷收支与商贸交易,皆是以中统钞为准,此时的钱钞,“以银为本”,是一类信用兑换券。

    到后来,元朝开始实施纯纸币流通制度,禁止金银铜钱流通,信用货币成为了不兑换纸币。

    从研究历史货币的角度来看,元朝绝对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朝代,也是世界最早完全使用纸币的国家。

    在《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大汗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费用,以购商物,以取其售物之价,竟与纯金无别”,而这些,也在某种程度上,为西方资本主义市场发展提供了支持。

    元朝的纸币政策可以说是很成功的,但架不住朝廷贪婪,到了元末,朝廷见没钱了,一拍大腿,没钱就印嘛,还不简单。

    无本滥发,导致纸币极速贬值,见纸币无用,便转而用金银铜钱,可用习惯了纸币的商人,也不习惯用这些笨重的铜钱,加上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