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734 (第4/4页)
地位毋庸置疑的,无论是大宋的僧人还是世家子弟,在他们面前都没什么竞争力。更何况,他们是鸿胪寺卿提出来的,这让世家好接受一些。 于是吵了一会儿,最后按赵晤和齐伯昆预计的那样,世家终于同意派没什么政治倾向的陆九渊三人去日苯弘扬大宋茶道。 圣旨在第二天就由金公公这个熟门熟路的太监带到了润州。 杜锦宁大喜。 这步棋,她布局了这么久,终于达成心愿了。 陆九渊三人却是诚惶诚恐:“皇上怎么会想着派我们去?” 三人原先都是在地方的书院里做山长或先生的,算是小人物。即便后来跟着杜锦宁在儒学界和茶道界混出了点名声,也觉得自己离皇权还很远。 现在忽然被皇上派去日苯,他们在荣幸之余,又惴惴不安;另外因从来没有出过国,对于陌生的国度心生惶恐。 ☆、第七百六十二章 半年时光 杜锦宁给他们鼓劲道:“你们想想,以后无论是大宋的历史还是日苯的历史,只要说到茶道,就会有你们的名字,史料上会详细地记载你们去日苯弘扬茶道的事情。这是名垂青史的好事啊,多少人想都想不到呢,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再想想你们从日苯回来以后的地位……” 陆九渊三人都不是佛系人物,他们对于儒学的研究,对于建立心学的渴望,与其说是喜欢儒学,不如说是儒学成果能给他们带来名与利。 通过这一段时间在报纸上的互相辩论,心学已经传开。但影响更大,能给他们带来更多名利的,还是茶道。毕竟儒学只是读书人喜欢,而且还是对儒学研究上升到一定程度的读书人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