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_分卷阅读73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34 (第3/4页)

没准赵昶没有异心,他们也要怂恿他这么干。

    就算赵昶没有异心,可他是亲王。如果日苯将他扣住,以此要挟跟大宋谈条件,大宋又怎么办?赵晤能表现出冷血的一面,不顾自家亲兄弟吗?可割地求弟,也同样要背负臭名声。名声尽毁,世家就会利用这一点攻讦于他,他将难以掌控朝政。

    所以派赵昶去日苯,这种事想都不用想。

    杜锦宁和赵昶这两个名声最盛的茶道创始人和倡导者都不能去,那还有谁能派去呢?

    官员都不好派,最好是民间……

    这么一想,齐伯昆倒是想到三个人来。

    他问赵晤:“曾经做过杜锦宁老师,后来又一起推行心学,现在则一起倡导茶道的陆九渊、史修、彭士诚三人,皇上您觉得怎么样?”

    赵晤点点头:“可以。”只要不是杜锦宁和赵昶,其他都无所谓。

    只是不能派赵昶这话,不能由他嘴里说出来。

    他道:“这件事,朕就交给你了。”

    “是,臣这就去办。”齐伯昆退了出去,就派人去给跟他同一阵营的大臣递话。

    这都是老套路了,大家轻车熟路。第二天赵晤就鸿胪寺这个折子让大臣商议,鸿胪寺卿出列提出由陆九渊等人去日苯;齐伯昆则提出派大宋的僧人去,双方就争执起来。

    一般情况下,只要有人提出了解决方案,大家的思路就会跟着走。更何况这是于大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情,世家就没往反对的思路上去想,只是下意识地要反驳齐伯昆,也提出了世家自己的人选。这些人是跟着赵昶一起捣鼓茶道的世家子弟,只是名声不显。

    陆九渊三人在茶道界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