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_北宋大法官 第122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北宋大法官 第1220节 (第3/7页)

惑,在捎回国的信上,还是着重强调了宋朝的司法改革。

    只是说这些探子也并不是非常清楚,这司法改革和税币的内在关系。

    不过,辽国的大臣,也就是耶律洪基身边最信任的臣子耶律良,则是看出其中关键,他认为公检法才是关键所在。

    然而,经过一番讨论后,不管是贤臣,还是权贵,都认为公检法不适合辽国。

    首先,宋朝花了十年才将公检法建设完善,我们能有这么多时间吗?

    其次,我们国内是有着大片的草原,没有那么多城镇,公检法又能发挥多少作用?

    最后,他们还有很多部族,掌控地方司法、财政、军事,不像宋朝一样,几乎都是知州、知县,怎么去让他们遵守公检法。

    两国国情大不一样,不能照搬全抄。

    但是耶律良还是认为,要是没有严格的法律,税币可能会不好控制。

    最终他们商量出一个结果,不改革司法制度,但要用传统的方法去严明法律。

    同时,不贸然发行税币,而采用的熙州的代币。

    就是在各大贸易重镇,发行这种代币,供大家用于交易,收取百分之三手续费用。

    然后,以此来慢慢推广纸币。

    但是熙河地区能够取得成功,在于他们控制着茶、丝绸这些贸易的硬通货,但辽国现在已经断绝与宋朝的往来,也没有岁币,拿什么来背书。

    于是他们选择联系桃花岛上的契丹商人,然后开放自己的海港,但由官方控制,这么做,一来,可以暗地里维持与宋朝的贸易,二来,可以渗透到桃花岛,从而逐渐取得对桃花岛的控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