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0章 抑侥幸 (第2/4页)
赵祯听到范仲淹所奏,开口解释道:“这个事情朕知道!他是在你们之前就去吏部提请了,至于补缺的名单朕也看过了,也是精干之人。” “臣也看过!有的确实是精干之人,可他们全部都是淮南路各地的官员!” “有何不妥么?" “臣觉得这样下去,整个淮南路就像铁桶一样,针插不进,水滴不进了!” 赵祯却呵呵一笑,连连摆手说道:"范卿家无需如此担忧!一年后他的磨勘期就回到了,朕将会直接把他调任到京师来!" "说道这里,朕还得向各位讨个方便!对于黎九首的磨勘调任,朕能不能独断专行一次?" 范仲淹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说。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如果答应了,便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如果不答应,这就是打了赵祯的脸,左右为难! "黎九首的政绩其实你们心里很清楚的,确实年轻有为,淮南路这两年上缴的赋税都是第一名!” “而且朕暗地里也派人走访过了,他并不是靠着盘剥老百姓来征缴赋税的!" “实在不行,朕做他的保举人如何?”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再不答应就是不给脸了。 但范仲淹还是谈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淮南路不能在出现一人兼任数职的情况。 而且淮南路下一任的四位高官,必须有枢密院指派。 对于这个请求,赵祯还是答应了的。 “陛下,明黜陟还需要继续实施下去,同时为了扩大效果,我建议同步实行抑侥幸这一举措。” 自盛唐到现在,虽然很多世家逐渐没落。 但自宋太祖黄袍加身以来,为了笼络各级士大夫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