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 他的父亲 (第2/5页)
善这样的本地青年,肩能抗手能提的庄稼汉;另一派是城市子弟,生活上没什么认知,也不怎么能做苦力。在这其中,能做到两派关系都不错的,只有北京来的俞家兄弟。 哥哥叫俞生南,二十四岁,与陆善年龄一样,据说二十岁不到就念完大学了,之前在大学里教书做研究,后来停课了,响应政策就下乡了;而弟弟叫余振北,二十岁,没读过什么书,入伍两年多,这次主动来下乡做民兵。或许还有别的隐情,但在那些年有或无并不重要,这是一种集体的行为,跳脱在外的反而另类。 俞家兄弟给陆善的第一印象是精明且友好的,因为每年下乡的队伍一来,公社社长、村长还有年轻人们都要去村口迎接,等着知情们的平板车到了后一起帮忙推行李上山,经过一路的颠簸大部分人都累得脸色发黄,胃酸直涌说不出话,而俞生南是个话痨,啃着发干的烙饼和他聊聊一路的风土人情。陆善听不懂那些形容词,但对方显然是有文化的,甚至偶尔模仿几句蹩脚的川渝方言,惹得他们哈哈大笑。等他们把行李扛到山上的宿舍楼后,那个路上一直没说话的弟弟,忽然从自己包裹里掏出了一包大前门,趁别人没注意,偷偷递到陆善的手上。 “谢谢陆大哥了。” 大前门是品质一般的香烟,在北京送人都是中华或者骆驼,但在陆善这种农村人眼里已经是极好的了,他忙说不要不要,却被对方强塞在手里。 “收下吧陆大哥,以后麻烦你的地方多着去了。” 这种熟练的姿态和口吻俨然是老手了,陆善眼看着“好烟”进了口袋,脑子飘飘然,就不再推拖,双手插兜让他好好休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