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完全不爱我的儿子_第六十六章 他的父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 他的父亲 (第1/5页)

    陈年旧事陆善本不愿意详说,主要是不大光彩。可陆旭秋摆出少年人的乖巧,用着他从叶沛元那儿学来的胡搅蛮缠的语气,参和些孙子辈的撒娇态度,很快博得陆善的好感。在他有意地追问下,那些尘封多年的往事也被层层剥开。

    故事得从上山下乡开始说起。

    和书本上一带而过的历史有些差别,早些年下乡确实很苦,年轻人们去西北去新疆去苦寒无人之地,没做过半点农活的男男女女吃尽苦头,根本挺不下来,病了受伤了连医生都找不到,多少人再也没回来,纵使回来,也落下了一辈子的病根。

    一直到了七零年代中末期政策渐渐松动,有门路的人会安排子女去些“好地方”,熬个两三年再回去。

    他们这儿就算是个“好地方”,虽然山高偏僻,可是人丁旺盛,因为县城从古至今都是有名的酿酒重镇,周边的农田是极其适宜小麦种植的肥沃土壤,只要老天赏饭风调雨顺,农民们一向是不担心收成的。

    有人,就意味着有关系有组织,所以来这儿下乡的大多数都是托关系的干部子弟。

    当然“好地方”这个说法只是相对而言,重庆是个夏季极其闷热的城市,而夏天又恰恰是麦子收割的季节,为了让面粉更早发酵,很多从北方来的年轻人经常在稻田里忙着忙着就中暑了。照陆善的话说,热病就是一种富贵病,像他们这些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人,寒冬酷暑都得下地,根本没得选择,怎么会弱得留点汗就发病。久而久之当地人并不怎么喜欢这些来下乡的“京娃娃”,加上文化方言、生活习惯、饮食爱好都不相同,自然而然就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像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