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73节 (第5/7页)
人却是老神在在,反正楚棠说了,大唐的诗最好,那还有什么悬念,这一课一定是唐诗! 在众人或不满或期待的目光中,楚棠放出了诗稿原文。 “《自题金山画像》?”苏轼有些狐疑,“不曾在前代的集子里读过这首诗啊,子由可曾见过?” 苏辙摇摇头:“未曾。”他读着水镜上的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心如灰木,寂灭无欲;身如小舟,人间漂泊。这起首两句写得甚是苍凉。” 苏轼颔首,却又笑着道:“但问汝平生功业之句,又写得颇为豁达,黄州、惠州、儋州俱是偏远贬谪之地,惠、儋一州尤甚,可此诗却道平生功业尽在此三地,字里行间隐有自得,非智者不能道。前代竟有如此好诗,我等此前却不曾读到。” 说着,有些遗憾地摇摇头。 苏辙看着兄长感慨的模样不由得笑了:“此诗风神不似唐人,或许是后朝之作呢?”“后朝也有这等好诗?”苏轼挑眉,不禁笑道:“那我希望出于当代,说不定还能一见。” 【大家知道,金山画像是指金山寺中苏轼的画像,由李公麟所作。公元1101年,六十五岁的苏轼游金山龙游寺,对着自己当年的画像抚今追昔,写下这一首六言绝句。诗中提到的黄州、惠州、儋州,恰恰对应着苏轼被贬的三个州郡。】 苏轼僵在原地:这首诗,是我写的? 苏辙也僵在原地:兄长竟被贬去了如此蛮荒之地! 刚刚才拜访完欧阳修回到客栈的苏洵:刚带两个孩子出来参加科考就被告知大儿子未来被一贬再贬是一种什么体验? 三苏集体呆滞,其他人却是热闹起来了,李白尤其激动:“原来是苏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