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养生系统(慢穿)_皇帝养生系统(慢穿) 第92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皇帝养生系统(慢穿) 第920节 (第4/10页)

不算十分发达的两个行业。在中国的历朝历代,皇上和朝廷几乎没有对外举债(艰难时期就是卖官卖爵位),连朝廷和皇室老儿都要跟老百姓借债来过日子,那日子得过得多磕碜啊!是要被全国老百姓笑掉大牙的!

    至于经商一道……好多老古董都觉得商贾是贱业,有头有脸的大人都不去干这一行。但是人家英吉利国在印度开了一家“东印度贸易公司”,钱没少赚,听说背后还有皇室在指点。

    有学生搭话:“我看这两样都得学,英吉利能做成,咱们大清指不定也能做成。”

    众人沉默了一瞬,皆在思考国债、外贸二策在大清国内的可行性。如果国债在国内兴盛起来,皇上能从民间筹集经费,则不必再担忧无钱征讨准噶尔,也不必再担忧北方的罗刹人。

    在康熙年间,先帝曾允许朝廷以每位五百两白银的价格售卖九品官员的官职。圣祖爷难道不知道卖官丢脸吗?他老人家难道不知道花钱买官的,极大可能是尸位素餐之辈?

    可是当年朝廷没钱打仗,为了支付高额的军费,精明如康熙爷也只能想出来卖官的法子,以此筹集银钱来用于西北战场。卖官确实丢人,那么国债跟卖官相比呢?

    突然间不知道哪个人嘀咕一句:“……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

    只要皇上不觉得借债丢脸,大清朝廷自然也可以发行国债。

    渐渐的,蒸包子的香气渐渐弥漫开来,食物的气味减缓了这种尴尬的气氛。邹长生深呼吸一口气,岔开话题:“先吃东西再说,明天咱们也去买那个什么国债。都买,咱们还没进过洋人的钱庄呢!”还是洋人朝廷搞的钱庄,真稀奇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