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帝_中国古琴史(1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国古琴史(12) (第2/5页)

,在古代,古琴受到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文人隐士的钟爱,成为人们修身理性、抒情言志、神交大化、以琴载道的“道器”。古琴的音乐神圣高雅,坦荡超逸,古人用它来抒发qing感,寄托理想。它已经远远超越了音乐的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徵。因此,古琴又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zWWx.org

    有关古琴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尚书》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可知琴最初为五弦,周代时已有七弦。东汉应劭《风俗通》:“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三国时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型制已基本稳定,一直流传沿续到现在。

    古琴的演奏形式主要有琴歌、独奏两种。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主要在士以上的阶层中流行,秦以后盛兴于民间。关于以琴为声乐伴奏的形式,早在《尚书》中,已有&"搏拊琴瑟以咏&"的记载。周代,多用琴瑟伴奏歌唱,叫&"弦歌&",即唐宋以来所谓的琴歌。从汉代蔡邕所着《琴cao》中,有歌诗五曲,即周之弦歌,其中的&"十二cao&"、&"九引&"以及&"河间杂歌&",都是援琴而歌的。

    春秋战国时期,古琴的独奏音乐已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如伯牙弹琴子期善听的传说。当时有名的琴师有卫国的师涓,晋国的师旷,郑国的师文,鲁国的师囊等;着名的琴曲如《高山》、《流水》、《雉朝飞》、《阳春》、《白雪》等,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