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_第7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9节 (第2/7页)

  自己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那哥伦布的船也不过才一百多吨,具体多少他记不住了,但肯定没有超过二百吨。

    如此算来,大明如今的造船工艺,还真的是远超外国,倒是也没打破朱高煦印象中的明初造船工艺。

    “我知道了,多谢指点。”

    得知了明初的造船极限后,朱高煦便放心了不少,作揖回了一礼后便与官员进一步讨论起了各艘船只的造价和用工数。

    二人在船坞内走动,边聊边说,大抵为朱高煦解开了许多疑惑。

    首先,龙江船厂的船只造价确实和他想的一样便宜,哪怕眼下正在建造的两千料战船,也不过才花费四百六十贯罢了。

    这样的战船若是放到欧洲那边,价格恐怕会暴涨数倍,而在大明这边虽然也造价高昂,但对于大明的财政情况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如眼下全国军屯的军屯籽粮,每年换算为铜钱便有近八百万贯。

    只要木料足够,那完全就可以用一半的军屯籽粮,建造出上万艘两千料战船。

    当然,这对于大明朝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世界上还没有值得大明建造如此多战船的势力。

    细细想来,朱高煦突然觉得成化年间刘大夏所说“三宝太监下西洋耗费钱粮六十万”的话很可笑。

    六十万贯钱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对于大明朝来说,也不过是稍微开源节流就能省出的一笔费用罢了。

    以此作为借口来阻止下西洋,着实可笑。

    “高煦!”

    朱高煦正在与官员沟通,却不想身后突然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他转身一看,来人果然是近段时间忙于备倭的徐辉祖。

    “舅舅”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