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章 (第1/3页)
导演没说,他居然也没问。 但李昀山对待工作一向是很严谨的,这都快要开拍了也一直没告诉他,可能确实如最开始说好的只有一两场戏的小角色,用不着几句台词和镜头。 想到这个,奚琢放松了点儿。是嘛,照着剧本,第一场戏该是两个主角见面的,应该没有他的事,正好可以看看正经演员演戏,多学习学习。 这样想着,他在门口买了个小马扎,打算一会儿进去了就找个位置坐着好好观摩。 —— 刚步入七月,是林城最热的时候。 取景地是乌水镇,虽是个小镇子,但房屋建筑、风景都古色古香,很适合剧本故事线的背景时代。 夏日的蝉鸣声聒噪,这奏鸣曲和温度一样太热烈了些,是纯粹的夏日风味。 乌水镇的房屋很有特色,瓦片整齐排列,翘起的檐角也是精雕细琢的,朝里,有幽深的小巷子,房屋旁边就是石桥流水,有两只舟,一前一后泊在水上。 石板路蜿蜒着沿着高高低低房屋间的小河延伸,被两岸的树影环绕,遮了阳光,露出青石板的颜色,斑驳的光透过叶子洒下来,风一吹,光影就落在水里。 出租车在石桥旁停下来,奚琢付了钱,下车时没忘了捞着自己的小马扎。 没了车窗阻隔,蝉鸣声愈大,他压压帽檐,遮住刺眼的阳光,看向眼前的小镇。 奚琢在林城上的大学,老家倒也不远,就在邻城,开车也就两个小时,在林城待了四五年,这个小镇还是他头一次来。 李昀山的电影、剧,大部分是实景拍摄,这次取景也是精挑细选,取景时还特意发了照片来问他的意见。 关于剧本的背景,奚琢在写的时候就已经构想过很多次,乌水镇虽说不是一比一复刻,但和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