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古风俗礼仪几则 (第2/3页)
便行世,称字未尝不可。 古代国讳的范围,还算是比较统一,但包括家讳在内的其他忌讳,则就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比如说司马迁父司马谈,《史记》中到底有没有“谈”?其文所述晋悼公父惠伯谈、杀赵高之宦官韩谈,究竟是《史记》原文还是后人补撰? 比如说东晋王舒,朝廷拟之出任会稽,王舒因其父名王会而拒绝出任,最终逼得东晋朝廷将会稽改名为郐稽。 还有东晋桓玄宴请王忱,王忱因刚服散、呼奴温酒,桓玄闻声大哭,因为他的父亲叫桓温。 有关避讳,是越来越严谨、越来越讲究,也因此衍生出许多的悲剧和闹剧。 中唐大诗人李贺因其父名李晋,所以终生没能参加进士考试,以至于韩愈都为此写了一篇《讳辨》。 《唐律》中还明确规定,凡所官称府号有犯父祖之讳者,不得冒荣居之。 五代冯道为相多年,其门生为其诵读《道德经》,开篇讲“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另有南宋钱良臣,其子少惠,读书所见“良臣”皆呼“爹爹”,所以便有了读《孟子》时的明言: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也是古代避讳礼俗过于教条化、不知变通的讽刺。 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