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37节 (第6/8页)
,这原本重兵把守的咽喉要道,只剩下一个被僧格抽调一空的鄂托克监视。 就在两军注意力都焦灼一地时,牙儿干河畔却迎来了一支特殊的骑兵 根特木尔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索伦人,也就是明廷所谓野人女真。 索伦人和建州女真的关系很复杂,确切地说,在皇太极以前,双方以敌对关系为主。 索伦部的前头领,博穆博果尔被皇太极击败俘虏,自此后,索伦部就开始变成了满洲的雇佣军和马前卒。 但他们生活的区域和建州女真大不相同,大约在今天吉林、黑龙江到外东北一带。 索伦或者野人女真只是外人对他们的统称,事实上他们并非一个民族,而是生活在这一区域所有游猎部落民的集合。 由于文明水准普遍不高,生活条件极其恶劣,所以成为了廉价但又坚韧不拔的天生战士。 满洲的覆灭,对索伦诸部产生了极大震撼,未开化的部落民总是天生崇拜强者的,面对怀揣压倒性武力而来的明军,索伦部没有丝毫负隅顽抗的意思,立刻就顺滑的投降了。 除了明军的威慑外,造成这一结果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因为此时的索伦部,尤其是生活在黑龙江上游的索伦人,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所以不得不求庇护于明廷。 根特木尔就是那时投靠明廷的,他从曾祖父开始就是索伦部白义耳氏族酋长,部落世代游猎居住于尼布楚地区,是后世我国鄂温克族的祖先。 光烈七年,当时清廷尚在,也就是顺治十年,俄国人东扩步伐加大,进入贝加尔湖和额尔古纳河上游地区时,根特木尔不堪俄国人的要求臣服,遂率族人越过额尔古纳河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