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章  (第3/4页)
来。    杨庆峰是赵家目前唯一的精雕师傅,受交易模式和器械的限制,缅甸矿区极少做精雕,最多就是磨个戒面和镯子,像国内一样雕摆件和牌子的几乎没有。    杨庆峰是个例外,他虽然是缅甸人,但是家境尚可又上过学,对雕刻很有自己的想法,对中国文化和几何知识也有研究,本来是赵启养在“技术”团队中的一员。    后来偶然被赵启发现这小伙子空间构图能力很强,于是专门给他置办了一套精雕设备,就这样杨庆峰成为了整个矿区极为罕见的精雕师傅。    这里不得不强调一下赵启在笼络人心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厉害之处。    赵启和赵束的父亲是缅甸人,母亲是中国人。按理说是一半一半的基因,但是兄弟俩无论是性格还是长相,全都非常“中国化”。    尤其是赵启,似乎天生就会权术一套,胎盘里都裹着厚黑学。    最初缅甸翡翠矿主的经营模式大多是由一个人进行一条龙服务,比如说一个矿工挖到了原石,由他自己判断这块石头的品质,有价值的交给矿主,没价值的直接扔掉填坑。    矿主收到矿工认为的有价值原石之后,由他自己再次判断这块石头的品质,由皮壳、重量等一系列因素判定内里品质高的当场切开,如果判断不清内里品质,那么多数会直接将原石转手卖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