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何事_第22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章 (第2/3页)

于是夹起,糯米皮实在柔软,筷子微微用力就留下黏糊的痕迹。

    粑粑中间没有馅,咬下一口,口感糯而韧,咀嚼间尝出点甜,不腻,反而很清爽。

    “青团吗?”口齿被软糯外皮粘住,符苏发音含糊。

    汪霁也咬了一口,声音同样含糊:“差不多吧,青团是用艾草,我们这儿的清明粑粑是用毛茸茸的鼠曲草。”

    符苏点头,又咬一口:“好好吃。”因为口腔被黏住发音不清,听起来像在说叠字。

    汪霁道:“你喜欢这个?后山上鼠曲草多的是,改天可以给你做。”他从小吃到大,每年清明都吃,自己动手做起来也不难。

    他们这儿的清明粑粑有甜咸两种,甜的里面裹黑芝麻馅,黑芝麻里掺一点花生和猪油,吃起来香甜非常。

    咸口里面常裹腊rou丁,豆腐干和红薯粉条的馅,咸香微辣,咬一口直冒油。

    寺庙里不食腊rou和猪油,所以这个清明粑粑里没裹馅,只在搅面时加了一点糖,更能吃出清明草独有的清香。

    吃过饭回家,回程的路是汪霁在开。

    县城里热闹非常,节假日一到街上全是人,汪霁边开车边给符苏做导游。

    县政府,文化馆,体育馆,自己的母校……

    “这是新文化馆,之前老文化馆拆掉建房子了,那时候文化馆院子里有颗枇杷树,到了春末一簇簇果子橙黄橙黄的,保安大爷爬梯子上去摘,我们就在下面扶着梯子等,撑得回家饭都吃不下……”

    “前面是我的高中,红顶的那栋楼是学校专门为高三建的,叫摘星楼,天气好的时候爬到楼顶真的可以看清星星……”

    “那家卖炒面的店,我念书时是一个老婆婆在炒,那时候我每天早上帮前后左右的住宿同学带早饭,一买就是五六碗,婆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