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二十八章 平起平坐 (第1/5页)
当杨澍接到长安传来的旨意,他是二话不说,简单收拾了一番,就带着一家老小踏上了去往长安的驰道。 杨澍虽说是官复原职,却也只是在门下省任门下侍郎,这个官职就是当年他在雍朝的官职,不同的是,雍朝时期不设侍中,门下侍郎就是门下省的首官,跟从在皇帝左右,为皇帝进献谏言。 而唐国的门下省,设侍中为首官,侍中同尚书令、中书令并列为宰执,居于政事堂办公。左右门下侍郎、左右中书侍郎、六部尚书,共十人,为政事堂从事。 政事堂不再设立于尚书省,而是两仪殿西暖阁,事实上已经成为了王镡的内阁。政事堂还有供事若干,这些人都是书吏,地位最低,却也最重要。因为他们能够接触到唐国机密,所以每个人都是经过缉捕司的侦查之后,确认没有威胁,才放在政事堂供职。 杨澍掀开政事堂书房的木雕窗户,风声变大,雨滴在成堆的案牍外飞舞,一株梨花在风雨之中含苞待放。后面一名供事正忙着把他的东西摆放出来,几个官员站在后面。 他转过身叹了一声道:“老夫竟被那姓王的效节卫羞辱了一番。” 官员们道:“不过是个侍卫,岂明君子心胸?杨州牧不需与他一般见识。” 杨澍黯然道:“老夫亏欠先帝一命。” 几个人皆沉默,当年王镡称帝,已是强夺皇位,他们都没为先帝殉国,而是苟且偷生,现在便极不愿再提旧事。 杨澍听罢说道:“今上大功于世,大势已不可违。先帝对老夫有知遇之恩,老夫居于庙堂,只愿今上能善待前人。” 旁边的官员道:“朝中、地方曾受先帝恩惠者不在少。诸公皆有此心。” 皇帝的宽容鼓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