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器械颇多,战场残酷 (第5/7页)
,守城用的话威胁性也很大。而城头上对于攀城士兵很不友好的一种防御器械就是狼牙拍了,这东西是一种悬挂在城墙墙垛前端、镶嵌着铁钉的拍子,上端悬挂铁环,穿上绳子后就可以在城墙外荡来荡去扫荡攀城的士兵,可以说是一种无限回收使用的滚木礌石。 攻城方的器械也很多,由于这个时代的城外有着宽阔的护城河,所以就有了飞桥,又叫“壕桥”。这是保障攻城士兵通过城外护城河的一种器材。它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就是以两根长圆木为基础,在上面钉上木板,为了方便搬运还会在下面安上两个木轮。如果城外的壕沟很宽,就会将两个飞桥用转轴连接起来,变成折叠式飞桥。搬运时将前节折放在后节的桥床上,使用时将前节放下,搭在壕沟对岸,这样就形成了一座简易壕桥。 古代的城墙一般都在五米以上,最高的能够达到三丈以上,也就是十米以上,如此高耸的城墙单靠人力是不可能攀登上去的,所以老祖宗们就发明了梯子。在最初的时候,城墙都很低矮,所以简易的飞梯就可以了。后来就出现了高大的云梯,这种梯子一般由车轮、梯身和钩三个部分组成,它早在夏商周时就有了,当时取名叫“钩援”。 春秋时的鲁班对其加以改进,使得梯身可以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到城墙壁上。梯顶端有钩,用来钩援城缘。梯身下装有车轮,可以移动。后来的战争加速了云梯的改进,云梯底架以木为床,下置六轮,梯身以一定角度固定装置于底盘上,并在主梯之外增设了一具可以活动的副梯,顶端装有一对辘轳。登城时,云梯可以沿城墙壁自由地上下移动,不再需要人抬肩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