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鸣沙山人的使者 (第2/4页)
一见麦铁杖有推脱之意,立刻就激动起来。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鸣沙山与东铎,正似唇齿,使鸣沙山朝亡,夕必及东铎,绝无独存之理。大王之所虑,无非康乐人的百万雄狮,深厚国力。然而,以事实推之,康乐人本族人不足三十万,能兵者多说十一二万。其灭胡夏俘获十余万,去其老弱病残,多不过七八万。其余杂军也就三五万,合起来不足三十万。仓促所集,乌合之众,虽多,不足为虑。加之康乐人连年征战,穷兵黩武,使国力衰竭,士庶疲弊,上下离心,一旦外事受阻,内必自乱,以鸣沙山万余人扼其咽喉,东铎人洞其胸腹,彼将不死既僵,王爷尚有何疑虑”? “木先生为国奔波,劳力劳心,我等自是心折,然而国家大事,非三言两语、一二人所能卒定。一二日间,成与不成,我等必会回复先生,侍卫长”! “大王”!一个四十左右岁,一米九高,豹头环眼,红发虬髯的大汉,走上前来,单膝跪地,静听麦铁杖的吩咐。 “护送木先生回馆驿安歇”。 侍卫长答应一声,站在一旁,用眼睛看着木之门。 木之门万般无奈,只得先行离开。回去静等消息。 “从道义上来说,康乐人先侵略鸣沙山人在先,又欲灭其国,实属不义之师,作为邻国,我们理应相帮”,在麦铁杖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大祭司冬凌草率先说道。 “但若出兵穹桑(鸣沙山人的据点所在),就须与鸣沙山人共始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非我等之所愿,况且当前形式,虽有利于鸣沙山人,但康乐人国大兵强,后备充裕,若彼拼死一搏,鸣沙山人恐怕难于抵挡,依我之见,还是等等再说”。 他说完之后,坐回自己的座位,静听其他人发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