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84 (第3/4页)
***** 二十一世纪的农村,远比城里人想想的要富裕许多,尤其是沿海的农村,随处可见漂亮气派的小别墅,休整过的水泥或是柏油马路替代了原本乡间的羊肠小道,道路两旁,随处可见售价在二三十万左右的小轿车,甚至连上百万的豪车,也不是没有。 不过因为发展的缘故,很多年轻人都搬去了相对更加便利,有更多机遇的大城市,住在乡下的,基本上都是年长的老人,他们拿着儿女的孝敬,拿着村里给统一购买的养老保险,日子过得极其滋润,每天闲来无事搓搓麻将,聊聊儿女,几乎不用为生计发愁。 当然,村子里不可能全都是富人,总得有那么几个日子过得艰难的,这些人,往往就会成为村里人的谈资和同情的对象。 “晏叔,你和晏婶又卖菜去呢?” 奉海村,没有江浙省一些出名的个体户村那么富庶繁华,可家家户户的日子也还算宽裕,尤其之前村里卖了一批田地和盐滩,家家户户按人头赔了不少钱,年纪大些的,村里还给统一买了保险,每个老人每个月都能拿近两千,在消费水平不高的乡下地方,一对老夫妻一个月绝对花不了四千块,在加上儿女的孝敬,但凡想开点的老人,都不再干活,专心待家里养老了。 此时村里最气派的那栋四层别墅的院子外面,一群老人搬着椅子坐着闲聊,看到晏老头开着电动三轮车,载着老婆子和一筐筐新鲜采摘的时令蔬菜,面带惋惜地说道。 “嗯,家里的茭白收了,现在镇上茭白卖六块钱一斤呢,趁沟里的茭白还水灵,赶紧都卖了。” 晏老头呵呵笑着说道,似乎没看出来村民眼中那些同情怜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