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1章 考虑调洪承畴来朝鲜 (第1/8页)
朱由检觉得类似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些东江二线军官,投到建虏那边,建虏都不吝封王。 大明又岂能太过吝啬,让有功将领寒心。 虽说在大明封王没那么容易。 但给毛文龙这样开辟东江镇,接应百万辽民从虏地逃出的功臣,封一个公爵,那是起码的。 如此才算有功必赏,激励将士。 进封毛文龙为平虏公一事,朱由检只和姜曰广商量过,事前未向东江将官透露半点口风。 不仅毛文龙又惊又喜,东江将官也都先愕然,而后才代毛文龙高兴。 原先有些将官不忿刘兴祚才投过来便得总兵之位,而毛文龙是从辽东下层军官做起,多年苦熬,再加上开辟东江镇,才当上总兵。 现在见到皇上封毛文龙为平虏公,心中不平之气便大大纾解。 毛文龙在惊喜过后,也深知这平虏公的分量之重。 大明被封公爵的,除了太祖开国封了二十二个国公(包括追封在内),成祖靖难封了七个国公,英宗复辟封了一个国公之外,能以战功封公的也就是成祖时的张辅,还有成化皇帝时的朱永。 张辅以平定安南,收为交趾之功,进封英国公。 朱永则是以击破建虏叛乱,进封为保国公。 天启时倒也有一个宁国公魏良卿,但他得以封公,大半是因为魏忠贤侄子的身份。 魏忠贤倒台后,这个国公自然也跟着完蛋。 不过张辅和朱永两人,都不是骤然封为国公。 张辅本身就是靖难功臣张玉之子,被封英国公之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