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六百四十二章 文教也是事功 (第6/7页)
刻匠都要能写一手好书法,才能雕版,如此刻出的字才美观啊!否则歪歪扭扭的成什么样子。 但宋体字不同,以方笔刻书,就算不识字的人,叫你临摹总会吧。 当时宋体字一出,有人讽刺这宋体字既非颜体,也非欧体,这叫什么字?这匠人刻得宋体字,几乎千篇一律,仿佛同出于一人之手。 对于保守的士大夫而言,纯粹为了印刷而生横轻竖重,起承转合不带弧度的宋体字,自然是看不惯的,这无疑破坏了书法的美感,被视为恶劣,呆板,甚至是已不成字。 听孙得功说得这里,林延潮却露出一抹讥讽的神色。 历史会证明宋体字活得比谁都好的。 这些士大夫反对的原因,在于‘墨守陈规’,‘求道不求利’,林延潮不主张这些,事功就是追求功效二字。 除了宋体字,为了逐利,民间的刻坊,对雕版印刷还进行了流水化作业。从过去雕刻一人包办,到刊字匠,刷印匠这等分工流水作业雕字工,如此效率更是提升。而最受诟病的‘版纸恶滥’也略有改善。 孙有功拿出刚印好的书本,林延潮看了下印刷效果,还好在自己的容忍范围之内。 如此《学功堂杂论》一刊刻书之价五两,加上墨水,纸张、修补,印刷之费合计六两。价格只及铜活字十分之一,若是换了靠近木材产地,技术熟练的建阳书坊还能进一步压缩成本。 即便如此《学功堂杂论》成本价已是降至二分银子一份。 “你说五千字要每份两分银子?”林延潮再确认地问了一句。 “是。”孙有功以为林延潮要压价,苦着脸低声道。 匠人里甲骂道:“孙老头,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