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六百三十一章 道统论 (第5/6页)
不同,他有学说传世,读其书称荀子之学为事功学开山祖师,那么再适合不过了,简直不容置疑。 荀子与孟子时代相近,但主张却是南辕北辙。 荀子的学说,受历代儒家学者的抨击最多,甚至有人主张将他从儒家门籍里开除出去。而对林延潮而言,他对荀子的性恶论不那么认同,但他的学说与事功学确实相近。 比方李悝是子夏的弟子,商鞅是子夏徒孙。法家里同样显赫的另两位人物,韩非,李斯则都受业于荀子门下。 荀子与子夏一般,都继承了孔子的‘外王之学’。 荀子讲,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还讲礼以定伦,法能定分,主张礼法并举、王霸混用。 孟子所倡‘法先王’,荀子则倡‘法后王’,这争论就好比当初周子义与林延潮争论,周子义说要法就法三代先王,林延潮说三代可法,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可法。 荀子曾去过秦国。 当年孔子西行不至秦,但荀子对秦国评价却极高,说秦国百姓,吏,大夫皆有古风,政治清明,仿佛无人治理般,几乎古时之治。 荀子还赞治之至矣,秦类之矣,意思国家大治至秦国那个程度就行了。 别人都以为荀子很推崇法家治下的秦国,但荀子话锋一转,却道秦国什么都好,但偏偏没有儒。 荀子还说,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此亦秦之所短。 就是国家治理之道,要么纯粹以王道,要么王道驳以霸道,没有儒怎能不亡,这就是秦国所欠缺的。 弟子李斯曾对荀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