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四十一章 《猫论》与杨士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猫论》与杨士奇 (第2/6页)

,鉴其才,用其人。朕阅览群书,尤为欣赏一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朕思虑良久,认为此言,当为帝国选才之本策!”

    朱允炆的文章,从解缙拍案叫绝,到徐辉祖仰天长啸,再到百官拜服,只用了短短两日时间。

    《猫论》成为了内阁、六部讨论的重点,并从朝廷,传入民间。

    一时之间,手抄《猫论》成为南京市民最热读物,一些书坊见状,更是连夜印刷,将《猫论》在京师销售,一些行商之人在离开京师时,也会带上数量不菲的《猫论》。

    于是不久之后,苏州、杭州、南昌、开封、济南、北平等各地,都出现了建文帝的《猫论》。

    武昌府,江夏。

    一位三十余岁,身着玄青色长衣的先生,含笑对学堂的孩子们点了点头,孩子们行礼之后便离开了学堂。

    说这里是学堂,其实并不妥当。

    只不过是一杂物间,收拾出来的屋子罢了。

    而学子,也不过是乡间,寥寥无几的孩童罢了。

    “杨塾师,哈哈,你果然还在这里。”

    员外郎丁谨快步走入学堂,声音洪亮地喊道。

    杨士奇将手中的《大学》合拢起来,抬头看着已到门口的丁谨,起身施礼道:“员外郎有礼了。”

    “哈哈,你我还客气什么。”丁谨爽朗一笑,提了提手中的酒菜,说道:“今日,我是来报喜的。”

    “报喜?”

    杨士奇有些诧异,看着丁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丁谨拉着杨士奇坐下,将酒菜摆上桌,笑着说道:“大喜事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