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道衍,我们比谁的预判更准 (第3/6页)
封,分出胜负。” 朱允炆将一封封好的信放在桌案上,然后走向门口,吩咐内监的人不要打扰道衍,若他需出宫,安排人送出去即可。 双喜见朱允炆心情不错,便笑道:“皇上,今儿可要去后宫?” 朱允炆已经一个多月没去后宫了,还是一条鞭法给闹腾的,纵然内阁拿出了完善的方案,针对存在的问题,也准备了应对策略。 比如银贵谷贱的问题,内阁给出的意见是让课税司担负起银两与谷物兑换职责,全国统一标准,避免商人恶意抬高银价。 再是比如州府县可能抵制的问题,内阁会同户部,与朱允炆反复商议,认为州府县抵制的原因,是一条鞭法会伤害地方衙门利益,让其无利可图。 朝廷可以退让一步,拿出税银的三成,让给州府县自主支配,中央只需要七成便可。 如果是朱元璋掌权,听说内阁与户部想要让地方分自己的钱,这些人的脑袋都可以挂在旗杆上风干了。但朱允炆不是朱元璋,他更懂得市场规律,更懂得财政一次分配、二次分配。 朱允炆拿着户部给出的往年税收数据,计算了许久,最终答应了内阁,让利地方,推行政策。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可朱允炆同意了,内阁点头了,六部知道了,百官不干了。 一群群开始闹事,说什么一旦留钱给地方,势必会导致地方割据,引发地方贪腐,到时候地方富有,而中央财政短缺,又该如何是好? 还说一旦如此行事,京城必然会陷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