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五章文祸 (第2/5页)
是: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意思是“本来都是一母同胞所生,为何要互相残杀呢?”,表现了曹植心中的悲愤,以及他对曹丕残害手足的控诉与无奈。 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cao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 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在心中仍对曹植耿耿于怀。 恰恰曹植又写了一篇洛神赋,结果被有心人送给了曹丕。 再经过了一番的解读之下,曹丕火了,他认为自己的弟弟,这是在窥视自己的老婆。 曹植知道有人在存心陷害自己,而自己的哥哥正好顺水推舟,借坡下驴。 可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最后才救回自己的一条性命。 隋炀帝时代的文祸更惨,因为他牵扯的不是一个人,是很多人。 按道理来说,隋炀帝开创京杭大运河,开办了科举,即使是后面亡了国,在历史上的名声,也不至于这么差,还得了个和纣王汤差不多的名头。 最主要是到了隋炀帝后期,隋炀帝干了一个蠢事,开启了一场文祸。 这场文祸,让天下士林人人自危,许多儒生害怕祸及自身,都不敢入朝为官了,甚至还出现了“多诈死、佯残废的事情。 …… 所以,若是利用杨宪手中这本诗集为由头,对付杨宪,倒也算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以朱元璋的性格,若是看到这些讽刺自己出身的诗词文章,必然会勃然大怒,到了那个时候,杨宪就算是被千刀万剐,五马分尸也不奇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