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52章求贤馆里求贤令 (第4/6页)
大声朗读了起来。 “今赵国之所求之才也,非止安邦定国之才也。 能治郡县安黎民者,谓之才;能提枪上马而战者,亦是才;能种田亩,使得多亩多产者,谓之才;能改良器械,使民增程增力着,谓之才;能货通有无增长财货着,更为才也...... 故言,但有超出常人而利于国家者,皆可称为才也!” 显然,吕不韦的一番话语算是为所谓的“才”重新下了定义,而这才更是对传统思维的彻底的颠覆。 一句话,才不是商鞅、张仪、范睢那样的才算,只要是在某一方面能比一般人强,那就算你有才了! 甚至不仅仅局限于文才、武艺。 毕竟这些都属于士的范畴嘛,自古皆然也!尤其如今乱世,重视武将,求之提枪上马能战之武将嘛,自然也能理解! 可是,种田的农、制器的工、甚至是末流的商,何时也能与士之才相称耶? 刚刚提出这个说法时,赵括也是遭到了不少的劝阻的,至少平原君就显然并不认可这样的说法:“士农工商之序也,国之基石也,不可轻动。若是将士农工商并立,恐伤了士子之心矣,反倒与取才之初衷不利哉!” 赵括却言:“四民之序,周礼之基也, 而今周朝何在耶?如此羸弱之基石,不动之,何以建得广厦万间,而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乎?” 闻言,众皆哑然,始之赵括之心,已纳万家。 赵括接着又道:“士之为贵,盖其知也,若其知不能强国,何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