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证年代的日常生活[空间]_分卷阅读1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4 (第4/4页)

 两人提着包下到一楼的大厅时,二舅刚好从挂号处过来,“小霜,给舅舅吧”,说着他从陶小霜手上拿过包裹。

    “二舅,这次的医药费多少啊”,程迎军好奇地问。

    二舅回答道,“5块5。”

    第11章 小劳保

    二舅程谷华在一间名为光华的被单厂上班,是六级工,每个月不算加班费的硬工资是62.75元,5块5,还不到他收入的十分之一。

    就这样,程迎军还嫌贵地咋了咋舌头——大舅家是“大劳保”家庭,从小到大迎军和采红在看病上就没有花过钱。

    在1968年,工人家庭的看病住院是可以不为医药费发愁的。

    在这个年代的中国,凡是全民所有制单位的职工都享有“大劳保”,单位不仅会负责职工的全部医疗费,连职工家属的医疗费也可以报销。而集体所有制的职工则是“小劳保”,只全报本人的医疗费、家属的医疗费原则上只报一半。

    不过,在实际报销时,因为全民所有制单位又分为直属中央、市级、地方三级;而集体所有制单位则有大集体、小集体之分;所以,实际上能报销多少,就需要看职工所在单位的性质及其具体规定了。事实上,街道管理的小集体,职工本人都没有免费医疗的权利。

    这里的职工家属一般是指其父母子女,所以陶小霜用的是母亲程谷霞的‘小劳保’——程谷霞在虹口区港务局下的轮渡公司作票务员。轮渡公司性质上属于小集体,不过因为公司效益好,职工家属住院时的挂号、床位、护理等医务费用都可以全部报销,只有买药的药费是报销一半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