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24 (第3/4页)
的客人都是有钱的。因为这花篮并不便宜,每个花篮最小的也起码要二两银子,大的则要十两。 当初给花篮定价的时候,杜锦宁就说要走高端路线,要彰显逼格,而不是烂大街。毕竟他们那个花卉基地供应量有限,自然要往高精尖方向发展。 二两银子,一般老百姓去谁家吃喜酒,包的红封都不到二两银子呢,怎么可能浪费这钱放到门口,就为了看个花? 所以他们这举措一出来,就成了逼格的存在。豪门办喜事,门口的街上从这头到那头都摆满了花篮,全都是客人送的。这种有面子的事,一旦有人做了,那别人也不能被他比下去。于是就成了一股豪门显示人脉显阔的潮流。 前段时间科举考试,考上了进士的,由客栈老板带头送花篮(这自然是庄越跟老板们商量好的),这便又引领了一股潮流,那些交情好的同窗或是想巴结新科进士的人给送的花篮摆在客栈门口,给新科进士们长了许多脸面,客栈老板也笑得合不拢嘴——门口的花篮越多,说明他们客栈的新科进士越多,客栈也就成了祥瑞之地。到下一届科举,人家肯定要到花篮多的客栈来居住,生意自然就红火起来了。 当然,豪门的院子挺大,花木繁多,想自己做几个花篮摆上并不难。但花篮是送给别人的,上面还用红绸写着名字。一旦自己冒充花店做了花篮,花店把这件事传出去,那岂不是掉面子,让人说自己连几两银子都舍不得,还得自制省钱? 勋贵豪门最重脸面,要是为了省几两银子做这种事,那肯定要被人怀疑这家内里是不是已经破落了,连几两银子都要省。 所以即便许多人家里有花,仍然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