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99 (第2/4页)
,总忍不住一试,并且从试种中获得极大的收获。 京城的郊区,按以前只种一季稻的时间,现在应该还是光秃秃地看不到什么绿色。可现在从城门驱车往外走,一路过去,不是看到搜罗到占城稻稻种从而已插了秧的早稻禾苗,就是种满了绿肥的田地。 这种改变,让赵晤发现了影响和推广农业生产的新途径。 以前,想要推广或实施什么农事方面的命令,总是要各级官员用各种强硬的手段去压着百姓实行。而百姓不知这种命令效果如何,总是各种抵触,不愿意配合。一旦失败,朝堂和工部就会受到各种抱怨,皇帝更是被人屡屡骂昏君。 可现在,百姓们自发自动地配合着,抢着按照里的方法来种田,因为是自愿,他们在实施时会特别精心;即使失败,他们埋怨的作者的同时,更多的也是埋怨自己,对朝堂与工部却没有任何怨怼。 也因此,每一期出来,赵晤就会第一时间拿到手,再抽时间好好。 “杜锦宁说了,稻田养鱼有很多讲究,如果没有经验,不严格按着她说的来,不光不能增产,反而会影响产量。所以她才没有在里写。”齐慕远解释道。 赵晤点了点头,又问道:“这个玉米,真有杜锦宁在折子里说的这么好?” 作为新兴粮食,桂省的官员肯定会在折子里提过,只不过当时是老皇帝在位,精力不足,没办法去注意并推广这种新粮食。赵晤在当时也不是太子,对这种粮食不了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确实产量很高,对土地的要求也不高,如果大面积种植,肯定能增加大宋的粮食产量。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