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_分卷阅读62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26 (第3/4页)

现在写的这些增产增收的法子,你觉得他们会接受吗?接受了之后,对整个大宋又会有什么影响,你考虑过吗?”

    “回皇上,微臣曾思索过这个问题。”杜锦宁道,“到了灾年,粮食欠收,于是农民就会变卖土地和房产沦为佃农,大地主们则用各种巧取豪夺兼并土地。无论哪个朝代,只要存在得久了,必会出现这种问题。”

    她这回答完全出乎了赵晤的预料。

    一个埋头苦读的书生,是很少去注意这种问题的,尤其杜锦宁的年纪还这么小。

    他很感兴趣地问:“你既想过这个问题,那你有解决的办法吗?”

    自打他登基,并且将权势稳稳地抓到自己手里之后,他就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他跟齐伯昆等心腹大臣们也讨论过多次。

    土地集中在世家大族手里,那么纳的税就少了。如此一来,富的是世家大族,穷的是国家和朝庭。当土地兼并严重时,农民与地主、朝庭与地主的矛盾就会激化。

    这是极为不稳定的因素。失去土地的农民一旦被逼到一定程度上,就会爆发农民起义。

    赵晤是一个十分有抱负的皇帝,他不想就这么跟世家大族妥协下去。否则真不知道他们赵家的王朝,什么时候就会被农民起义所推翻。

    这也是他十分关心农业产量的原因。

    如果农民们能吃饱饭,他们就会安居乐业,社会就太平了。

    可国家大部分的田地都在世家大族手里,这些土地上的农民并不能因为杜锦宁所提出的增产增收方法而改善生产。他们土地的产量多了,地主们收租也收得多,他们照样饥不果腹。一旦遇上荒年,他们就得卖儿卖女甚至饿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