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_分卷阅读71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17 (第3/4页)

   这是杜锦宁在润州种双季稻,第一次早稻收割,意义重大。她禀报到京城后,赵晤便派了他殿前的太监小金子和工部官员过来察看。

    本来是想随便叫一个工部的主事或是郎中过来的,但吴证却觉得这是工部的大事,一旦杜锦宁的双季稻收成极好,证明润州这个地方能种植双季稻,明年在润州以南都种上双季稻,大宋的粮食产量就能实现番翻。

    所以他便自动请缨,亲自到润州来走一遭。

    这才恰好碰上了刚才那一幕。

    一行人沿着田梗走了有一盏茶功夫,就看到庄子上的壮劳力们已经到达地头了。

    “为何开工这么早呢?”金公公问道,“他们还没吃早饭吧?”

    此时天才亮没多久,相当于现代的六点钟。而古人生活节奏慢,平时总要辰时,即八九点钟吃过早饭后才开始上工干活,所以金公公才有此一问。

    吴尚书身为工部尚书,自然是精通农事的。但因江南一直都是一年一季稻谷,平时收割都要到农历九月份了,那时候天气凉爽,又不用抢时间,庄户人家自然也没那么早到田地里干活。

    所以听到金公公这样问,他也用询问的目光看向杜锦宁。

    杜锦宁指指天:“现在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到了中午,太阳火辣,气温极高,人在野外便受不了,极容易中暑。所以这个时节收割稻谷,需得早晚干活,中午歇息,合理地安排时间。”

    “杜大人想得着实周到,老夫佩服。”吴尚书由衷地道。

    称赞完杜锦宁,他就心有余悸。

    像这种细节,是极容易被忽视的,因为大家的注意力全都放在种植方法以及亩产多少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