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710 (第4/4页)
出天价也不足奇。 如今有次一些的茶叶,价钱低一点,大家就能买得起了。 于是因价钱而有所顾虑,不敢开口询问的人,都纷纷表示要买一些尝尝。 关嘉天作为润州知州,地方上最大的官,同时又是杜锦宁的大师兄,帮着杜锦宁主持这个茶会义不容辞。 这会子见时机差不多了,他便提议道:“刚才杜大人让我们写茶道的文章,我建议,不如咱们把写好的文章选出十来篇佼佼者,结成一本集子,名字就叫。我可以出资付印。至于发售嘛……” 他指了指杜锦宁:“杜大人名下就有书铺,到时候咱们将这个任务交给他,让他把这书卖到各地去。” 这自然是他跟杜锦宁商量好的事情。或者说,是杜锦宁授意让他这么提议的。 将自己的文章结集成册,再付印按正常程序发售,在二十一世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用说无论是印刷技术还是销售渠道都极为落后的古代了。不是当世大儒,或是大世家用金钱和人脉力捧的文人学者,根本就不敢有这样的梦想。 古代没有书号这种东西,有钱人完全可以花点钱让书坊将自己的书印出来四处送朋友。但这种书册影响力极小,不光不能给出书人博名声,反而被人所不耻。 人们会说:他有什么学问?写的文章就是一坨狗屎。就这样的人还出书?简直就是往脸上贴金,耻与这种人为伍。 当然,真正有才学,有人愿意捧场的文人学者除外。比如秦山长想自费出一本书,起码书院的学子都不敢不捧场。只是这样的人,又自恃身份,有读书人的骨气,不愿意花钱来吹捧自己。文人相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