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1626_第二百七十三章窃国之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三章窃国之贼 (第5/5页)

叹不已。

    那些以智治国之人,其实都怀有私欲,所以智必有私。

    正所谓智必有私,无私而不智也,就好比现代社会同样存在如此现象。

    一些无良的某家,大部分都身居高位,衣食不愁,甚至还有国之资政的身份,可他们所言所行其实都或有利于某一部分的利益,非有天下之公心。

    所谓献言献策,都带着极强的目的性与驱向性就是这个道理。

    这种行径以其说是读圣贤书而忧国忧国,不如说是为一己之私而误国误民。

    如此自然可以称之为国之贼了。

    打着治国的旗号,其实是欲图盗取国之利为已所得。

    更别提一些地方大员,完全违背了几千年来国人文化里以民为重的指导思想,慢慢演化成以商为重,以利为重,把商人看成救国救民的英雄来抬举,却无视几千年来民为本,百姓救国的历史,无穷无尽的盗取百姓之资以满足少数人之得,其实已经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了。

    而且这其中也隐藏着一些肮脏的想法,不可告人的目的在其中。

    王穿想到这里,也是觉得古即今今即古实是真理,唯一欣慰的是,但凡这些无视民为本的国之贼其实没有一人有好的下场。

    但作为一个屁民,略为思绪也会觉得此正是国之不幸,民之悲也。

    而王穿更理解了道德经中所言,民之畏死,是因为生之厚,民之不畏死是因为生生之厚道理。

    "说得好,九千岁当是一个明白人也。”

    王穿是不得不恭维着魏忠贤,是因为他知道许多学富五车之人,其实未必比不学无术之人更明白真正的民生。青虫月二的天启1626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