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千九百五十四章 崩塌 (第1/4页)
孟凡得出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 几千个世界,都是独立的,与外界完全隔绝,世界中的物质质量没有任何变化,物质的不同组成形态,构成了不同的个体,比如海水,比如鱼,比如海怪,比如船只,比如人,但世界本身的质量是不变的。 所以,一切称呼,都只是一个意义,一个概念,一个称呼而已。 将一艘方舟称为永恒之船,就是赋予了方舟这个称呼,也就有了概念,替换下来的部分只能叫做木板,永恒之船,仍然是永恒之船,名字不会变。 这是意义的本质。 万物本没有意义,是人们,为其附着了意义。 在几千个大千世界中,虽然也有人提出类似的问题,但最后,他们都认为,他们的方舟从未变过。 如此朴素的道理。 如果不看意义,只追求本质的话,那么“永恒之船”就是不存在的,这个问题,也就不会成立。 易厚生的六十四大褂,是大演化术中的一个手段,就是用来推演万物变化的,只是与孟凡这种朴素的实验不同,六十四大褂利用一种玄学的方式去推演事物的变化,最终的结果模棱两可,但倾向于认为,永恒之船,还是永恒之船。 “意义的本质。”易厚生道。“就是如此。这种清谈玄学过于无趣,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看的更现实一些,你缔造的几千个世界中,那些百姓,他们会因为方舟不断的破损,替换,最终不承认他们乘坐的是永恒之船,而放弃方舟,追随自己坚定的信仰,走向灭亡么?” “虽然生存的很艰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