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4 (第2/4页)
州太守大吵一架,让半城的百姓都看了一次热闹——如果城里有突厥的探子,也该信了吧。 除了装醉,我还在突厥大营二十里外安排了探子,五里一人,一直排到了我暂住的居所。果然,又按捺了四日,都尔罕又点了兵将欲要攻城。 探子自然跑得比大军快,于是早就在筹划的将士们历史行动起来。由王则带领的两千人埋伏在了突厥撤退的道路上,却又不是静静藏起来,而是露了一些行迹。另外五万人埋伏在另一条撤军的路上,这次可是一点痕迹都不留。 易州太守还说动了许多百姓,拿出自家的铜盆、铜镜,与另外八千人一起站在城上,不过是穿了戎装的军士在内,百姓躲在城楼里。为了不让突厥看出端倪,我连李信都留下了,把那五万人交给孙乾指挥。 听闻突厥近了,我连忙回屋去梳洗一番,换下了酒气熏天的脏衣服,重新束了发,换上干净的甲胄,佩剑上了城。 都尔罕一路畅通无阻地冲到了城下,见到城上的我,左边是李信,右边是传闻中已经与我交恶的李信,又听到城上金鼓齐鸣喊打喊杀,不由得大呼上当。那日一战突厥也折损不少人马,却并无粮食补给,也不敢再往里硬闯,转身就撤。 我与李信辞别易州一众属官,连忙下城牵马,命留下的五百人在城上放箭,带着另外的人便去追。 都尔罕在回去的路上发现两旁似乎有兵刃的反光,得知踏入埋伏,前行的速度便放慢了。我与李信又紧紧地追在后面,甩也甩不掉。原本都尔罕想趁夜攻城,打我们个措手不及,但也是因为夜色浓重,他们根本看不清我方到底带了多少人来,始终不敢与我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