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八四章 文正不正 (第2/6页)
实际上立国之初,除中书、门下和尚书三台之外,另外还设有两台,只是这两台相较而言,权力有限,非帝国中枢,所以不能与权柄极重的三台相提并论。 这两台分别是秘书台和内侍台。 内侍台负责内廷的侍奉,不参与国家大事,由宫内太监掌权。 帝国初期,门下台除了有公众宦官,却也有外庭官员在其中,如此内部颇有争斗,太宗之时,废独立的内侍台,并入门下台。 而秘书台却是担当国家的文档书册整理工作。 秘书台最高长官是秘书监,下有秘书丞、秘书郎、校书郎等官员,分类颇为细致,有国史修撰、天文历法、名经顾问、地理杂谈等等科目,皇帝所下的每一道旨意,在秘书台也都有专门的存档。 秘书台权威言轻,也正因如此,秘书台的官员往往都是远离朝中争斗,能够平安为官,而官员的升迁,比之其他官署通常都要困难许多,只要不出太大差错,官位通常不会有太大变化,在这里要升官,熬的是资历,所以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一个秘书郎要升到秘书丞,没个十年八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作为直接是行政令的尚书台,六部却并非铁板一块。 圣人登基之后,大肆任用内宫太监,这也导致自大唐立国以来,门下台终于拥有与中书台针锋相对的力量,而六部衙门却也为了各自利益,各自站队。 大唐武宗文韬武略,为帝国开疆扩土,喜欢根据战场的形势召集一些爱将商讨军务,因此而设立了负责军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