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7章 有缘 (第2/4页)
出家。 他先后找阿罗陀迦兰和郁陀仙学习,可是都未能解决他所思考的解脱人生痛苦的问题。 便又在摩揭陀国的优卢频婆幽深的树林中苦修了六年,身体日益羸弱,但仍毫无所得。 于是他毅然放弃苦行,来到尼连禅河中沐浴,并接受牧女奉献的乳糜,恢复了体力。 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静坐思维,终于彻悟了生死痛苦的根源和解脱的方法,成了大觉悟者,即佛陀。 释迦觉悟成佛后,首先来到迦尸城附近的鹿野苑,向过去曾跟随他的桥陈如等五位侍者讲述自己经过思考获得彻悟的道理。 他以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比喻阐述了人生苦恼的原因,以及解脱轮回痛苦和达到无苦境界涅槃的修行方法。 侨陈如等五人听法后,成为佛陀最早的弟子。 这就是佛教所说的“初转大轮”。 一般认为,释迦牟尼在鹿野苑为桥陈如等五人说法,并度他们为僧,标志着佛教的诞生。 从此佛教有了教主,释迦牟尼,形成了基本教义,四圣谛和十二因缘,成立了僧团组织,僧伽。 释迦牟尼35岁成道,80岁去世,在长达45年的时间里,他奔波于各地传教说法。 传教的范围主要在恒河流域地区,东至瞻波,西到摩偷罗。 传教过程中广收门徒,使僧团组织逐渐扩大,结交国王和商人,佛教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最后他在北天竺拘尸那迦城附近的娑罗林中去世。 纵观释迦牟尼为求真理而奔波的一生,并没有什么神秘色彩。 相传佛陀去世后的次年,其弟子举行了第一次结集,将佛陀一生说教的内容会诵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