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_697【领奖致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97【领奖致辞】 (第4/5页)

周赫煊高呼,他们冰冷的心似乎又火热起来。

    于珮琛这个共产主义者听得热泪盈眶,拳头横在胸口,反复默念着这句口号。

    音乐厅里的洋人们面面相觑,不知道中国人在喊些什么,中国对他们而言,实在是太陌生了。

    用中文说完,周赫煊又开始说英文:“文学的价值在于思想交流和传播,萧伯纳先生有句话我很赞同。他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两种思想。思想的交流,可以消除误解,让我们彼此相处愉快。”

    “西方人对中国是有很大误解的,我跟很多西方人聊过,他们对中国有着三个刻板印象,即:中国停滞不变,中国文化保守排外,中国人缺乏宗教感情。这是非常错误的。”

    “中国停滞不变的观念,在西方几乎是常识,黑格尔就认为中国是‘永远不变的单一’。五年前,伦敦大学的托尼教授到中国进行调查研究,在他的调查报告中,也延续了黑格尔的看法。他说:‘一直到昨日为止,中国是在中国自己的轨道上行动,既未影响西方,也未受西方影响’。这种说法何其谬误,没有中国的四大发明,西方如何大航海、制造枪炮和传播科学?这是中国对西方的影响。没有达尔文、三权分立,中国又怎会爆发辛亥革命?这是西方对中国的影响。说中国停滞不变,这就是缺乏思想文化交流,导致西方人对中国产生误解。”

    “说中国文化保守排外?其实真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