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4 (第2/4页)
举行。 结果自然是朱厚熜惨败。 满朝文武,甚至曾经私下里跟他这个新皇表过忠心的,全部异口同声的支持内阁的决定。这让之前因一次胜利而有些飘飘然的小皇帝瞬间意识到杨廷和这位纵横官场多年的可怕之处。 杨廷和也没说什么废话,直接搬出两个先例怼到朱厚熜脸上。其一,汉成帝无子,过继了弟弟的儿子也就是汉哀帝为太子;其二,宋仁宗把堂兄的儿子养在宫中,也就是后来的宋英宗。这二人都将前任皇帝称为皇考,认其为父,为何到陛下您这里就不行了? 嘉靖觉得不对,但是他才十五岁,学历见识有限,想要反驳却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只能开始玩起公文游戏。他身为皇帝,可以强行把表达自己意思的文书下发,要内阁去办。 然而这道圣旨却被杨廷和硬生生退了回去,按照大明律,内阁众大臣如果觉得皇帝的命令有问题,是可以强行抗旨,拒不执行的,这在明朝被叫做“封驳”。 刨去已经半致仕的梁储,杨廷和带着毛纪、蒋冕、费宏,四位内阁阁老同时上疏,要求朱厚熜今早改尊称,称已故的弘治皇帝为父。 朱厚熜此时已被逼到绝路。 生平第一次,他放下了尊严,请杨廷和杨大人入偏殿叙事。当黄锦将杨廷和带进来后,甚至破天荒的主动请其落座。 然后面带微笑的闲话家常:“听闻杨大人是成化十四年,未及弱冠便中进士,朕曾有幸读过您的文章,果然是文采斐然,唇齿留香。” 这倒也不全是胡诌,杨廷和风度翩翩,性格安静慎重,所作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