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91的幸福生活_第64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4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第1/4页)

    拿到试卷,林弘毅闻着纸墨香气,暗想:好幸运。别人只有一次体验高考的机会,我却有两次。

    写下个人信息后,他觉得左手的疼痛再次传来,额上的冷汗也微微渗出。

    试题再难,也难不过人生路途的困难。

    人生路途的困难再难解决,也先要解决眼前的高考难题。

    林弘毅用笔尖逐行审视试题,再认真思索后答题。

    左手的疼痛和几乎整夜未眠而带来的疲倦,使他不得不调动所有的精力,进行艰难地克服。

    前面的试题自认填写得还不错,他再把注意力看向作文试题:

    就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选其一,写辩论会发言稿。

    看罢试题,林弘毅暗叹:这种辨析题目,很适合个人观点的发挥和表达。

    晋朝人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指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他藉此说明,所谓好的环境和坏的环境,对人言行的不同影响。

    以正面观点来看,白色绢布当然会因沾染不同色彩,而进行相关变化。人的言行,必然会受到外界或好或坏的干扰而产生变化。

    但细想的话,这些又是未必一定的。

    比如蜡染的布匹,之所以能在加工后展现出奇妙的蓝白色图案,正是因为布匹的某些局部,事先进行了封蜡工艺;

    暗夜沉沉,但也同时在孕育着朝阳的光明;

    人的言行,若是心中饱有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坚心,就不会被“墨”黑之。

    思索再三,林弘毅平静了心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