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岁月道果开始成圣 第82节 (第2/5页)
不由道。 天波水榭中,气氛顿时古怪了起来。 李幼安捧着热茶,轻饮一笑:“那倒未必,要入殿前会试也简单,除此大题,其他题目尽数答对便可,不算什么难事。” 林四爷斜了李幼安一眼,你是状元你了不起啊? …… …… 对于普通的文士儒生而言,夜深了便需要休息,养足精神方可于明日继续作答。 但对于修行者而言,心神充沛,煌煌如烈阳,自是无需睡眠亦可精神清明。 夜深了,安乐依旧在答题。 除了那道论北伐与否的大题,其他的题目于安乐而言,并不算难,前身能够以十八岁年纪取得举人功名,在作学问上自是有一手,安乐修行之后,记忆更加深刻。 很多学问,很多问题都镌刻在脑海,思考之时,如春风吹落的瓣瓣桃花,那些答案便记录在桃花上,他只需捻起一瓣桃花,抄写其上答案便可。 春闱第一场有三日时间,然而安乐不过一日,便将题目俱是答了七七八八。 终于,安乐翻到了最后一道“论北伐与否”的大题。 视线落其上,凝神盯注了许久。 如今大赵皇族之中,主张北伐者其实不少,但大多皆为武庙武将,例如大将军叶龙升,武魁狄藏等强者。 可文院的大多数儒生都不愿北伐,认为北伐不仅仅是武将之事,乃天下万民之事,北伐若起,必定劳民伤财,打破五百年所营造的繁荣局势,这也成了文院与武庙五百年来争端愈发炽烈的一个主要原有。 立场、道统、见知等等原因,直接导致了二者矛盾的加剧,争锋相对不休。 安乐一手托着下巴,沐浴烛光,开始陷入思考,于他而言,这道题其实已然有了答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