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3章 (第2/3页)
幸好水图南兀自滚在床里面睡得熟,于霁尘披衣起来,和霍偃坐到中庭说话:“大晚上的,什么事?” 隔扇后竹影斑驳,夜风沙沙,霍偃掏出封誊抄的书信:“史泰第送往大邑季相府的信,傍晚在辛安驿拿到的复抄。” 于霁尘懒得点灯,管霍偃要个火折子吹着,看完顺带手烧掉。 沉默片刻,她解释道:“你来这里比我预想的早十多天,史泰第难免起疑,不过他既然要求证,那就让他求证去,” 不知于霁尘想到了什么,说话速度慢下来,语速一慢下来,人就显得很有气场,说出来的话让人不敢质疑:“季相府正和东宫暗中较着劲,必定不会这个时候让自己‘后院起火’,曹汝城是个有能耐的人,只要他还在那个位置上坐着,史任二人和汤若固,就翻不了江宁的天。” 九月秋深,夜风吹着庭院里渐枯的树植,霍偃不知听见什么,微不可查地往客房那边偏了下头,声音更低几分:“皇后凤体不安,太子的老师次相朱大成,及殿前丞相司马伯其,二人极力主张要太子趁此机会,撤换掉曹汝城这个季相的得力学生。” 江州四月发水,九月便开始恢复耕种,中间没有发生叛乱,没有发生民变,甚至没有因赈灾而过度向朝廷索要财物。 江州本就是个风水宝地,加上曹汝城前期把该做的事全都打好了基础,这个时候无论谁来接盘,都很容易做出政绩。 但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人们选择性地忽略了江宁情况的复杂。 一个区区江宁,人口不足五十万,却有以织造为依托的太监势力,有以赋税为倚仗的季相府势力,有家族子弟遍布朝堂的大族势力,还有以瓷行卫家、南盐钱家、大通于霁尘等为首的,依附于各党派的巨商势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