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 孝顺儿子要进步 (第2/4页)
叫你儿子弄没了,还哄你个姥姥。 固而,做了最坏打算的贾六就得另谋进步的捷径。 搁贾六前世,一平民百姓想入官场成为朝廷的公务员,那不是一般的困难,而是特别的困难。 但搁这大清朝,却是门路很多。 因为,大清朝是欢迎有钱人当官的,也就是鼓励有钱人买官,为此有一个官方称呼叫“捐纳”,也就是公开卖官鬻爵。 给朝廷捐钱就能买到官做,实际并不稀奇,也不是清朝首创,而是早在秦代就已经出现。 历朝历代都有捐纳为官的制度,不过都不摆上台面,属于潜规则。这个规则给了很多进入官场的机会,甚至有些才子也是通过这个渠道当的官,比如汉代有名的司马相如就是“以赀为郎”。 只不过在大清朝,卖官鬻爵被公开化,正式化,再也不藏着掖着,不好意思了。 最早开始公开买卖官爵的是乾隆他爷爷康熙,原因是“三藩之乱”及漠北蒙古入侵导致清廷国库极度空虚,不得不靠买卖官爵来筹措军饷。 到了儿子雍正那会,因为各项改革使国库充实了不少,所以雍正朝倒没怎么卖官卖爵。 比起老子,雍正这儿子还是要脸的,也是能办事的。 然而孙子乾隆上台后,却跟他爷爷一样又不要脸了,不仅把被他爹搁起来的卖官制重新拿出来,还发扬光大了! 原因是乾隆登基以来用兵次数太多,导致他爹留下的家当基本都耗光,为了维持战事所需的钱粮,他也只能继续他爷爷的法子。 另外别看如今乾隆三十八年好像是升平时节,民间其实仍存在大量反清组织,如白莲、天地、天理、八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