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1942(二战德国)_唐人街的板车 yū wan g sh e.i n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唐人街的板车 yū wan g sh e.i n (第1/2页)

    就在四目相对的瞬间,那人竟掏出了枪。小周不及思考,已本能飞奔向河岸,子弹擦过耳畔的刹那,纵身跳进了圣马丁运河。

    “那人到岸边….开枪。”他只好潜到水里去,拼命游,结果撞上了旧船锚。

    河水刺骨,疼痛几乎让他失去意识,好在从小在长江边长大练就的水性救了他。

    在漂着血丝的河水里,他误打误撞游到了废弃的玛丽娜码头。或许是老天有眼,码头离诊所只隔着一个街区,他沿着小巷,几乎手脚并用爬到了那扇门口。

    第叁天的一大早,小周的高烧退了,伤口感染也控制住了。

    但她当时就明白,危机就在眼前。

    那些日本人会不会顺着找到了这里?即使这个可能性不算太大…自从那晚之后,盖世太保的眼睛,想必也落在了这座小诊所上,她违背宵禁容留伤者,这事估计也在他们那挂了个号

    她不清楚有没有哪双眼睛已经盯上了这里,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小周不能再留在这了。

    小诊所本就没有留夜服务,多留一天,就多添一分“反常”,这念头像小锤子一样,一下下敲着她的神经。

    可是,能把他送到哪去呢?

    她第一个想到的是偷偷送他离开巴黎,但马上,她自己就摇头否定了,小周连下床走路都疼得额头冒汗,怎么经得起路上的折腾?万一被盘查……

    她光是想象那个画面,她就心头发紧,更何况,一个大活人从她诊所不见了,不是更向暗处的眼睛做实了自己心里有鬼?

    巴黎的联络网已经转入静默,且不说重新启动需要时间,小周已经被盯上,那便再不能牵连更多的人进来。

    送他回家?这更是绝对不行的,他现在这个样子回去,和自己送上门根本没区别了,到时不单单是小周性命不保,照她听来的那些传闻,日本人的审讯室里,连最硬的汉子难撑过一星期,一旦他扛不住,联络网一样会暴露……

    怎么办才好?

    俞琬记得自己当时急得直想哭,每条路都走不通,她和小周就像被困在了一个小小的玻璃瓶里,外面全是虎视眈眈的眼睛。

    可就在绝望几乎要让她窒息的时候,一道微光点亮了她的思绪。

    叔叔…请记住网址不迷路⑦4 8 a.c ǒм

    也是这样一个染着淡粉朝霞的早晨,叔叔临行前塞给她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串电话号码和柏济堂叁个小楷。

    “这是唐人街华埠商会朱会长的直线…真到了紧急关头…可以求助。”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唐人街!

    为什么偏偏漏了这里?

    小周的身份是华人,一个在巴黎受伤的华人青年,最合理、最不会引人怀疑的归宿,不就是回到他自己的社群中去吗?

    那里是个大迷宫,窄窄的巷子七拐八绕,她自己去稍不留神都能迷路,中餐馆、杂货铺、药行鳞次栉比,人声鼎沸,粤语、吴语、客家话…语言混杂。

    那片由宗祠、乡音和古老行规构筑的天地,排外且团结,鱼龙混杂,却又自成一体,是座外界难以渗透的一座“孤岛”。

    她听叔叔说过,那片地方,表面上是开店做买卖,背后是几家大的商会掌控着,各家商会后面又牵连着盘根错节的帮会势力,连盖世太保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轻易淌混水。

    而柏济堂的朱会长是势力最大的那个,他素来乐善好施,去年冬天,他还出资在唐人街办了间免费学堂,收留那些战乱中流落巴黎的华人子弟。

    不藏,不躲,与其鬼鬼祟祟惹人怀疑,不如就堂堂正正扮演一个救治了受伤同胞,又因为条件有限,不得不请求同乡会接手帮忙的小医生。

    把他正大光明地“送回去”,一旦进了唐人街,就像一滴水流进了海里去。

    想到这,俞琬长长舒了一口气,虽然心里还是免不了七上八下的,但一条能走通的路,已经在眼前清晰起来。

    不再犹豫,那个清晨,她就拨通了那个号码。

    “…我是温先生的侄女。我这里有个病人,伤得重,诊所实在没法留夜…得麻烦您的人…搭把手。”

    电话那头只沉默了片刻,便传来一个裹着浓重潮汕口音的声音:“知道了。下午到。”

    没有多余的问题,也没有寒暄。这种干脆反而让俞琬悬着的心落下了一半,在风声鹤唳的年月,不问缘由的帮助往往更可靠些。

    当天日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