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846节 (第1/6页)
不仅如此,皇上必然明白,天下没有任何一人会说自己不贤,人人伪装,如何辨别?便如当年的隋文帝杨广,他为晋王时贤明英勇、才华横溢,可最后如画般的大隋王朝就葬送在了他的‘大业’之下。说到底,贤与不贤原难判定! 人之一生,唯有盖棺,方能定论!” 不愧是当代的大家,一番话说出来既有事实例证,又有道理陈述,而且直指问题核心,弄得朱厚照听了后都不禁握紧了拳头,眉头也沉了下来。 第九百四十五章 山间之论 王守仁说的是非常现实且深刻的一个问题。 自古以来,无数聪慧的先贤思来想去还是选择嫡长子继承制,就是因为这是最不坏的制度。 立贤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 你觉得老二贤?凭什么呢?我就觉得老三贤! 你说老三贤?不对不对,明明老四贤。 这种标准不定,就会让所有人觉得自己都有机会。 即便是定下了某个人作为太子,那么其他人也不会认为自己不贤,只要老皇上没死,太子没有登位,那么我就有机会。 于是相争不断,严重的还会见血,其实是很大可能会见血。 而且朝中的大臣、各个派系也要选边站,有的时候还不是因为贤与不贤选边,比如梅氏一家,他们没什么好选的,老大老二就是个傻子,他们也得支持。 由此,因为血缘、关系远近等关系的影响,朝中天然的就会按照各自支持的皇子分成派系,然后互相争斗。 而嫡长子继承制在这方面就有优势, 谁先出生,谁后出生这玩意儿是定的,你总不能闭着眼睛瞎说老三年纪比老大大吧? 这样所有人的心思都定了,剩余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