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6节 (第4/5页)
这题目在周清读过的八股文史料里是有的。当初徐光启参加乡试,就考了这题目。 徐光启是以心学的理念破题。 这个世界里,心学和理学是并存的。理学心学没有程朱陆王这等牛人,而且同出一源。 故而科考时,无论是心学、还是理学,皆可用上。 他再倒霉,乡试阅卷官都不可能完全是理学那一派,何况他还从林小姐那知晓,陆提学本身是偏向心学一派的。 作为本次恩科乡试的副主考,陆提学肯定在阅卷时,有较大的话语权。 既然厘清利害,周清自然用上了徐光启的名篇破题。 “圣帝之心,唯虚而能通也……” 草稿先打下。 接下来两道读过的题目,周清也一一打下草稿。 至于其余四道题,本就是中规中矩的题目。 周清凭借自身对八股文的理解,照样答了过去。 七道题的答案,周清全写在草稿上,将其中一些不合时宜的新颖观点都一一删去,另外填充内容。如此一来,他记诵的三个题目的名篇答案,经过修改之后,有所失色,但很稳。 经义文章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能不能考中,实则和考官的口味有关,而且要尽量符合当前时政,好古非今,除非特别对考官胃口,否则会严重拉低印象分。 写完七道出自四书五经的题目后。 周清将修改好的草稿一一誊写在正式的试卷上。 做完这一切,才不到两个时辰。 到了下午,周清才审视策论的题目。题目与刑罚宽猛有关。这类的论题,能引经据典的太多。他脑海里还有许多名篇,如苏轼的刑赏忠厚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