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假想敌是赵匡胤_第七十九章定难军李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九章定难军李家 (第3/6页)

拓跋部正式接受唐廷的敕封。

    在开元中,随着吐蕃的势力逐渐增强,西北之地风云再起。

    为了避免吐蕃人的侵扰,党项首领上书唐廷请求内移,被唐廷安置在了灵州与夏州之间。

    之后天宝年间爆发了铁勒部叛乱,唐廷担心党项人心不稳,所以又将党项人再次移至银州之北,夏州以东。

    经过唐廷两次安置后,居庆州的党项人为东山部,以居夏州的为平夏部。

    咸通时,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时占据了宥州,自领刺史。

    拓跋思恭通过立誓讨贼,获得了权知夏绥银节度使。

    之后拓跋思恭领兵讨伐黄巢叛乱,因为屡败屡战,唐廷嘉奖拓跋氏,拓跋思恭正式取得了“夏州节度使”的名号。

    黄巢之乱被平定后,唐廷因廷以拓跋思恭讨贼有大功,加封太子太傅,袭夏国公,复赐姓李。

    从此,夏州拓跋氏自称李氏,辖银、夏、绥、宥四州之地。在后汉时期,定难军李家又获得了静州,成为延州北部的强镇。

    定难军传至第三代李彝昌的时候,牙将高宗益等作乱,李彝昌被杀。

    时李氏族人李仁福为蕃部指挥使,被夏州军吏迎立为帅,李仁福在任上抵抗住了河东节度使部将周德威的进攻,保住了定难军五州的安定。

    在李仁福病殁后,次子李彝超继承了定难军的主帅之位。

    后唐明宗听说后,准备通过移镇的方式,消除定难军的独立性。

    下诏以李彝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