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_第一百七十五章、入关和北伐,南北夹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五章、入关和北伐,南北夹击! (第2/6页)

员占了上风。

    广东人本来就喜出海闯荡。

    加上在大明朝廷当上高官的广东人本来就不是什么正统士大夫出身的,大多都是在南洋闯荡的广东当地宗族,对于西洋人殖民全世界的做派多少有些了解,因此也不觉得派兵去欺负印度人民有什么道德上的问题。

    湖南士绅则是深受三湘学派经世济用的实用主义思想影响,对于大明现在推进的这几个方向的扩张也没有多少意见,甚至被视为建功立业的机会。

    而两江地区的士绅虽然有些牢sao,但是他们暂时影响力不大,现在又不是前明之时,东林诸圣辅政的时候。

    因此这些牢sao也影响不了大明朝廷的决策。

    事实上虽然摊子虽然多,但是大明朝的财政状况还是很健康的。

    新大明的主要税收来源来自于诸口岸的关税、贸易税,同时还有通过货币、金融政策来为大明朝廷创收的手段。

    可以说在对资源的支配和应用上,新大明朝廷要远超前明和大清。

    “从淮南这一路北上的大军本就有预算了,现在就是追加一个从辽东入关的特别预算,财政方面需要做一定的赤字了。”

    朱道桦说道。

    大明朝廷的财政政策是维持基本的收支平衡,而并不怎么担忧少量的赤字。

    “十万大军北上,还需要采购一匹在辽东作战的装备,虽是夏日出兵,但辽东入冬早,棉衣需要采购一批厚实的,另外还有冬天使用的帐篷、军靴等,这方面就拿出来招标,给民间的工厂发招标单。”

    大明朝廷的采购也是刺激经济的手段。

    战争对大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