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02章 (第3/3页)
就在北齐内部司法权力重新架构的时候,江州传来消息,王僧辩受萧绎猜疑,被处死于浔阳。 此前高澄曾让韦孝宽离间王僧辩与萧绎,专往萧绎那头下功夫,于是韦孝宽在编造童谣污蔑王僧辩的同时,也伪造书信,故意让细作露出马脚,使书信为萧绎所得。 王僧辩之死,并非韦孝宽的离间计有多高明,只是他们主仆二人本就生了嫌隙。 萧绎砍向王僧辩的一刀,斩断了二人数十年的主臣之情,以萧绎更甚于高澄的猜疑性格,又怎会再信王僧辩。 王僧辩被骗进新建的浔阳宫城,被缢死于大殿之上。 其长子王顗,次子王颁,三子王頍皆渡江北上,逃亡北齐。 高澄命侯景将三人送往洛阳安置。 谣言能杀人,这一世韦孝宽得高澄看护,能够躲过一劫,王僧辩却顶替了他,成为韦孝宽谍战的最大战果。 至于那位赴死的细作,高澄也没忘了善待其家眷,为其子补丞郎一职。 王僧辩在西梁军中广有威信,如今其蒙冤而死,高澄也立即向江东方面授意,该是东征的时候了。 昭德五年(552年),秋收以后,建康朝堂请求把握战机,立即东征的奏章便如雪花一般飞向萧纲的御案。 萧纲也察觉西梁军中因王僧辩之死而生乱,认识到机会难得,这一次并未继续再主将人选上犹豫,此前柳仲礼东梁山大败,使笑纲对其大失所望,而吴明彻识破计谋,虽苦劝不纳,但也救援有功。 况且朝臣也大多支持吴明彻挂帅,一次安陆大败,一次东梁山险些葬送江山社稷,柳仲礼已经失了人望。 但终究是人才难得,柳仲礼屡屡失败是一回事,但其勇力殊为难得,便也副将身份随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